↑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正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

B.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

C.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

D.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员”。

B.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C.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阼”、“登极”、“登庸”、“登位”“御极”。

D. 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辂才华出众超凡。他乡试、会试、殿试都考取了第一名,这就是所说的“连中三元”。到明代结束,只有商辂一人。

B. 商辂进谏正直敢言。被召入京后,首先陈述勤奋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C. 商辂敢于坚持己见。他虽然为人宽厚大度,但在面临一些关乎国家安危的事情时,以国为重,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D. 商辂勇于伸张大义。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立即除去汪直,皇帝迫于形势,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

(2)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