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析】
(20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4分)

(1)北通巫峡,南潇湘。  极:          (2)朝夕阴。  晖:

(3)佳未而繁阴。      秀:          (4)树林阴。  翳: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岳阳搂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一文“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其景物特点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水落而石出者”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5.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作者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5分)

6.结合两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范仲淹的“览物之情”又是什么?(3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