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岁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

B.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

经历

C.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

经历

D.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庙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

用新庙号,亦称“改元。”

C. 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三品以上穿紫衣者佩金鱼袋,五品

以上穿绯衣者佩银鱼袋。

D. 岁己未,即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己未年的前一年是戊午年,后一年是庚申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 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正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过朴素的生活来消除隐藏的灾祸。严忠济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C. 李昶受到皇上的厚待与敬重。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退朝闲居时看到他,都会正容礼敬。

D. 李昶才干非凡,多次想辞官家居都未获允许。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八十多岁仍被皇上征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

(2)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