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①,襄子责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②。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①赵襄子出外,豫让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没有成功。被捕后,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然后自杀。②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意思是好像毫无关系的人。越在东南,秦在西北,相距遥远,秦国人的胖或瘦,与越国人毫不相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全而主安       俾:使得

B.而其亡也         速:招致

C.当伯请地无之日     厌:满足

D.甘自于刺客之流     附:依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竭尽智谋          于其身也,耻师焉

B.襄子责不死于中行氏     愿十五城请易璧

C.岂不胜斩衣而死乎?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D.腆然而自得         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心中“国士”作为的一项是

①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②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③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   ④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   ⑤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⑥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后投身智伯为其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豫让,豫让也以不同的态度予以回报。

B.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为人颂扬;但作者认为豫让不能帮助智伯“销患于未形”,他的处死之道还有不忠的地方。

C.作者列举了段规、任章等人的例子,用实例论述了人主既以国士之礼待臣下,臣下就该为人主“扶危于未乱之先”的道理。

D.作者认为豫让在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暴之时,未能直言进谏,开悟主心,却袖手旁观,坐待成败,称不上是“国士之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2分)

(2)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4分)

(3)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4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