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另一部分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族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布尔什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是指什么事件?如何理解“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这句话?

(2)材料一中“两股潮流”的代表事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反复的比较中最终选择了什么思想。举出一例中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件?

(4)材料三的作品中人选一个,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