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

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汉之伐楚,(司马)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畏廉将军哉       独:表反问,难道

B. 卒相与欢          相与:一起

C. 耕牧河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D. 小子何敢让焉       让:责备

2.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B.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C.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D.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3.下列对以上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的门客认为,相如惧怕廉颇,相如告诉他们说,自己总躲着廉颇是不想因私怨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B. 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这些都为他后来写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 汉朝天子开始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司马迁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

D. 司马迁在自序中叙述了家世,说明创作《史记》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