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国部长梁希: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

宋凤英

1949年9月21日,梁希作为科学界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被任命为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这是梁希没有想到的。他一生淡泊名利,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多次以高官相诱,他坚决拒绝。而共产党任命他为林垦部部长时,梁希说:“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就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身为林垦部部长,梁希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对于中国林业的现状和家底,他心中有一本非常清楚的账。他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森林的遭遇只有摧残,没有抚育;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按照当时的估算,我们面对的是40多亿亩的荒山荒地,是年年有不同程度的种种自然灾害的袭击,仅存的只占国土面积5%的残破林相。梁希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新中国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梁希和李范五等商量,决定首先抓3件事:一是搭架子,组建林垦部机关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林业机构;二是摸清情况,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三是打好基础,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准备。为了办好这几件事,梁希常常是亲自动手,细查、细问、细算,并和周围同志反复研究。

梁希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50年至1955年,他先后6次,用300多天时间亲赴西北、东北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其中花时间最多、下工夫最大的是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问题的考察。

1950年9月,梁希率领6名林业科技人员,赴渭水和小陇山林区调查。为了弄清在小陇山林区东岔河右岸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否科学合理,梁希在考察完渭水后又赶赴小陇山。小陇山在渭水南岸,那里的森林起着保土作用,流出的水透明见底。如果大规模采伐,可能会导致河水变浊。林区道路十分难行,梁希先乘牛车,后又换骑小毛驴,行走20公里才到伐木现场。他在现场连续考察好几天,早出晚归,进行调查,最后做出决定:停建即将开工的为运输木材而修的窄轨铁路,设立育林实验站,把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业务范围扩充到护林造林,伐木为副业,调东北枕木支援大西北。梁希离开小陇山时为伐木场负责人题写了两句唐诗:“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梁希从事教学30多年,讲授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化学、木材学和木材防腐学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业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为新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希在30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编写了许多讲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花了一生心血编写成的《林产制造化学》,这是一本60多万字的教科书。遗憾的是,他生前未能见到该书的出版,直到他去世后,1983年才由他的学生们将原稿加以整理出版。该书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是一本价值很高的林业科学巨著,对当前中国林产化学生产的发展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得到了发展,林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凸现出来。梁希身为林业部部长,深感培养新中国林业技术干部的重要性,立即与林业部几位领导商议,提出了尽快发展林业教育,解决干部缺乏问题的意见。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额。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梁希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长达9年,他十分尊重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不但对中央的林业方针政策能诚恳地提出建议,对中央在政治方面的政策也能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1983年12月15日,梁希百年诞辰前夕,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林业部、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回顾了梁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高度赞扬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国林业界的一代师表,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编自《党史纵览》)

相关链接

①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②留下的东西有:一张病假条、一支派克钢笔、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一个半旧的牛皮公文包、一架老花镜、一叠厚厚的诗稿。他的秘书周惠明含着泪水,把那些遗物交给组织,而诗稿则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悄悄保存起来。

(李青松《记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梁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梁希一生淡泊名利,所以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并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

B.梁希上任伊始,首先抓了建立健全林业机构等三件事,这表明梁希在林业建设工作方面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又善于掌握要害。

C.通过实地考察,梁希判定在小陇山林区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不科学的,并要求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一切业务就是护林造林。

D.梁希所编写和讲授的《林产制造化学》讲义,是一部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的林产化学著作,最能代表他的教育成就。

E.梁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林业部部长长达9年,这足以证明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国林业界、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2.为什么说梁希是“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梁希离开小陇山时所题写的这两句诗化用了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诗句。它们所写内容有何不同?这里引用“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开国部长,梁希有哪些优秀品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