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 “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  ‘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闲道往从之          闲道:偏僻的小路

B. 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   倾: 排挤

C. 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     虚公:无私公正

D. 怒目攘臂           攘: 伸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 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 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 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 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 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