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的黑暗。为了排遣胸中的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回到家乡后,他振作精神,在苏州金闾门外桃花坞筑“桃花庵”,寄趣诗画创作,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此时则宗刘禹锡、白居易,“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阃,不愿鞠躬车马前”。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绘画笔墨老成练达,蓄有疏放之气。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A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寅诗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寅诗画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