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注】① 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 阃(kǔn)寄:委任武将以军权叫阃寄。此指守边大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始出死力相煽构                      构:罗织罪名陷害

C.寻且坐罪罢去                        寻:不久

D.予谨识之                        识:记载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①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 出死力相煽构

③ 愤疆埸之日弛                         ④ 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⑤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⑥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着重表现沈君忧国忧民的情怀。

B.沈青霞痛心边防废弛、边帅屡败而常常杀戮百姓来冒功请赏,再次上书谴责他们的行径,

措辞更加激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恐慌。

C.沈青霞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用诗歌文章作为发泄心中郁闷和讥刺时政的工具,因此被权臣构陷致死。

D.沈青霞的诗文虽然充满怨愤和牢骚,但作者推重他的忠直进谏、不畏权贵的人格,并引用多个事例肯定了他诗文存在的价值。

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宰 执 深 疾 之 方 力 构 其 罪 赖 天 子 仁 圣 特 薄 其 谴 徙 之 塞 上。

(2)翻译:

①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4分)

译文:________

②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4分)

译文:________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