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涅①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涅臂以戒     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新政      沮:阻止

D.蔡京宫僚之旧         以:凭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

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②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做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皇帝下令

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

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