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陈希亮,字公弼。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初,希亮以母老,为县侍亲。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期年,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且及门。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皇佑元年,移滑州。奏事殿上,仁宗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未行,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人比之王尊。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使者至,罗拜庭下,无一人哗者。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遂借此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B.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C.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D.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

B. 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

C. “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 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希亮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幼时父亲去世,后来为了年迈的母亲选择了担任县令;他不怨恨哥哥在自己从师时的刁难,仍教导侄子求学上进。

B. 陈希亮处亊有度,宽以待人。雷甲没能约束好自己追讨盗贼的士兵,还亲自放箭攻击官府士兵,陈希亮却没有杀雷甲,只是惩治了十几个行暴的人。

C. 陈希亮勇担责任,爱护百姓。他面对即将决口的黄河,亲自驻守大堤,直到洪水退去;在担任凤翔知府发生饥荒时,他又亲自借贷帮助受灾民众。

D. 陈希亮治亊有方,为官淸慎.他几句话就派人解决了于阒使者在秦州的暴横行为;对州郡赠送的美酒,他设法处置并用自己家的财物进行了补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2)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