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材料一、二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并加以论证。(6分)

(2)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10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