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诩以惧氐 假:借助

B.太祖征之 比:较量

C.更追之,更战必胜 促:赶快

D.诩于绣坐上谓绍使 显:公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氐果不敢害,盟而送之 嬴而不助五国也

B.进兵交战,大败还 蟹六跪二螯

C.夫曹公奉天子令天下 赵亦盛设兵待秦

D.宜从一也 皆出于此乎

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分)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分)

4.这篇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