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二)像酸枣一样活着(有删改)

王新芳

①在我的故乡,田边地头、沟沟岔岔,遍生着一丛丛一堆堆的酸枣树。它平常之极,又高贵之极。

②或许是鸟嘴里意外滑落下的一粒籽,一捧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从此在这里落户安家。

③酸枣树高不足尺,满身硬刺,明知道长不成栋梁高树,却还在努力生长。它默默兀立着,从不需要谁的关照和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成为一簇怒放的生命。六月间,枣树开花了,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如夜空中的繁星,随风散布着一种沁人的苦香。随后,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枝叶由绿转黄,树上就结出小小的酸枣,亮亮的,红红的,像珍珠,又像玛瑙。此时,酸枣便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宝了。

④酸枣质朴无华,价值却很高。树叶可提取酸叶酮,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核壳可制活性炭,还能当柴烧。果肉可制酸枣面、酿酒、做醋,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特别是加工生产的酸枣仁,更是名贵中药材,可养肝安神,宁心敛汁。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盗汗。酸枣就像一盏灯,给乡亲们苦涩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⑤冬日里,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上一辆破自行车,戴上两条粗布制成的细长口袋,冒着凌冽的寒风出发了。他约上几个人偷偷去外地买枣。北到临城,赞皇,南到邢台,沙河,100公里开外的村庄,都留下父亲的足迹。酸枣几毛钱一斤,枣仁几十元一斤,加工后的利润少不了20%,挣得钱相当于生产队公分的10倍。可观的利润让父亲甘冒风险,他从来不是一个胆小的人。

⑥那时饭店很少,即使有,父亲也舍不得进去。他出门带着干粮,午饭时,父亲往往是干咽窝头。遇到小河,就砸开冰面,喝一口冰水。粗劣的饭食侵害着父亲的胃。而酸枣产地多在山区,动不动就是几里长的大坡。父亲身高一米八,体重却仅有100斤,竹竿一样弱不禁风。买枣的时候,父亲常常忘记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能多买就多买,能多装就多装。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推着200多斤的枣上坡的,一定是拼尽全身的力气。在推上坡顶的一刻,父亲瘫软在地,急剧的呼吸无情地破坏了父亲的肺。

⑦父亲大口喘息着,并不觉得痛苦。他一定还记得我手腕上的手表吧?月明星稀的打谷场上,父亲用笔在我细细的手腕上画了一个手表,很肯定地说,你以后会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小小的我将信将疑,我不知道身为农民的父亲何以如此肯定呢?但我知道,父亲是个开朗而明媚的人,即使经常为生活发愁,也一直有个美好的希望在心里。

⑧父亲和酸枣加工相依相偎,干了一辈子,真正的退休要从那次晒枣核说起。

⑨当时,父亲把枣核晒在村南的公路上,那是一个坡度很大的陡坡,一半晒枣核,一半过人。谁知天不作美,偏偏遇上连阴雨,一下就是10来天,有时雨大,有时雨小,就没个放晴的时候。父亲一天到晚长在公路边,白天打着伞,凄风冷雨,冻得父亲感冒了。夜晚父亲住在路边的窝棚里,窝棚漏雨,父亲的被褥都湿了。

⑩就是那一次看枣,让母亲痛下决心,坚决不让父亲再干枣仁加工生意。母亲说,钱多了多花,少了少花,为了挣俩钱把命搭进去,那太不值得了。父亲从生意行中退了休,每天在墙根下闲坐,不时咳嗽着,气喘着。有时他又会羡慕别人生意的红火,豪迈地说过几天也拉一车酸枣的话,母亲马上打断他 ,你忘了那年晒枣核的事了?母亲一揭短,父亲就再也不敢言语了。

又是一年枣花香,枣花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村庄里又弥漫着动人的药香。一只斑鸠在鸣叫,它的叫声瞬间压住了风声。过不了多久,鲜红亮丽的酸枣就会挂满枝头,乡亲们又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虽然枣仁加工的过程有苦有泪,但枣仁毕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所以,心存感激。

生命,野草一样生生灭灭,读黄了每一片草叶,昨天和今天总是一个样,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的抄袭模仿。人,必须像酸枣一样活着。在黑夜里等待,在狂风暴雨里等待,就算只出现一点点阳光,也想努力朝着那些光生长。

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平常至极”与“高贵至极”是否矛盾?为什么?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1)六月间,枣树开花了,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如夜空中的繁星,随风散布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苦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到小河,就砸开冰面,喝一口冰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像酸枣一样活着》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