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景中的风景(原创)

“你去看了那棵百年老松吗?”一个到婺源旅游的朋友来玩,我问他。“导游说,那是一个最次的景点,没有必要去。”我说:“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最次的景点。”

我们到达婺源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和一位朋友,包了一辆车赶到思溪村,留宿在一个家庭旅馆。次日早上,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这时才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一幢幢的白墙黑瓦建筑。但我们最想看的,还是山里面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就沿着路往山里走。晓雾弥漫,山影朦胧,空气清新,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走近一个村子,见村头上有一户人家,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正在屋里扫地,我们问她哪里有饭馆。她说这里没有饭馆,如果她不是今天有事,可以给我们做饭的。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扯起嗓子,冲着远处的农户喊开了。可是喊了几家,别人都说有事。见她还要喊,我们忙说:“你忙吧,我们自己到前面去问,耽误你时间了。”她却继续扯起嗓子,用当地的土话,一家一家喊。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我们连声道谢。

那位农妇问:“你们想吃什么嘛?”我说:“给我们一人下一碗面条就行。”朋友说:“面条里能打个鸡蛋吧?”她点头说:“行。”我们询问要多少钱,她说:“你们给个价吧。”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对方摇摇头,仍然坚持要我们定价。我想了想说:“一人一碗面条,二十元。”她说:“好,你们到家里坐吧。”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我们在堂屋里没坐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端上来一大盆面条,面条上面是厚厚一层用韭菜做调料煎好的鸡蛋,她拿出两个空碗,另外端出一碗炒好的竹笋。我们一人吃了两碗面条,那味道真好。“如果没吃饱,还有米饭啊。”她丈夫说。我们忙说“吃饱了吃饱了”。

出了门往前走,遇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我们问前面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山背后,有一棵百年古松,上过电视,并告诉我们怎么走。然后他就跟在我们身后,不断地提示我们“从这个巷子里进去”“从那个水塘边过去”“就顺着这条路走,再走两三里路就看得到了”,我们连声道谢。

可上山,下山,走了五六里路,也没见着那棵百年老松树。在沙石路上,遇见了一位扛着根粗大的干树枝的老奶奶,便向她打听。他听懂了我们的话,我们却没法听懂她的话。好在我们看懂了她让我们转向的手势。在我们走的时候,她不断地喊住我们,用手给我们指路,一直到她觉得可以放心了,她才扛着那根干树枝离去。我们又感动得一塌糊涂,又是转过身去,朝着她连声道谢。

“这一路走来,我们好像变得只会说谢谢了。”我笑着说。“我们这样反复说谢谢,也许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奇怪。”朋友说。我说:“是的,这里的人太淳朴了,而我们来自太不淳朴的地方。”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                                     。”

1.文中我们因为哪些事情总是“连声道谢”,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就加点字进行赏析。

①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

②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

3.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请补完后面的内容,给文章一个点明主旨的结尾。

4.文章的题目是《风景中的风景》,有人认为本文也可《最次的风景》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契合,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