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9分)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各有常。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内助   暗中

B.一鸣辄斥   离开

C.百官迁   贬官

D.各有常   制度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3分)(   )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C.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4.翻译下例句子(10分)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5分)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