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各自的经济状况都在发生着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1933年春夏,根据地出现了经济生活恶化的局面:工商业凋零,日用消费品(主要是食盐、布匹、药品)奇缺,价格昂贵,部分地方如汀州、上杭、雩都、瑞金等县发生缺粮饥荒。

——《毛泽东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述略》

材料二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轻工业比较普遍发展的同时,重工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但在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有不少弱点和局限。

——民国档案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共接收敌伪资产价值6200亿元(不含贪污瞒报的数字)。另外,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的扩展,政治上积极扶蒋反共,经济上大力援助国民党政权,战后初期至1948年6月,美国给予国民党政府的援助达到59.14亿美元。加上国民党政府本身的外汇9亿美元和黄金600万两,此时国民党财政收入急据增加。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国民政府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

——《国统区的经济崩溃与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根据地经济状况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理解“最高峰”与“弱点和局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国统区经济崩溃的原因和影响。

高一历史连线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