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   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甚备           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      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       耽:沉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使来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持馆中事与意迕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    激义而死焉者也

D.去人爱思之            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始 识 竹 君 先 生 因 昌 平 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 馀 相 聚 慷 慨

论 事 摩 厉 讲 学 其 志 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