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 《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1.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3分)

2.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2分)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

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佞小人。

C.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

D.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

4.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4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