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即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余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B.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C.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D.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秦朝就有此科,到汉代地位开始突出。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了。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被举者也要熟习经学;把“明经”特立为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上地位之重要。

B.“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皇帝出行,太仆总管车驾,亲自为皇帝御车。太仆因何皇帝关系密切而成为亲近之臣。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

C.“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镇守边疆,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匈奴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袁安坚持释放俘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起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