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09年的那一场50年不遇的大旱,使人民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二: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三: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材料四: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在治水的问题上下过一番苦工夫,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而治水所仰赖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农民无力自组织,只能在政府广泛动员的情况下才会行动起来。

——刘伟《治水社会的政治逻辑反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析水工郑国本来目的。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2、3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简况及特点。

(3)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4)根据材料4,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与中央集权有何关系?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