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读《为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之为学(学习)  顾(难道)不如

B. 吾资(资格)之昏不逮人也    吾欲之(到)南海

C. 吾材(材:通才,才能)之庸     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D. 蜀之鄙(边境)       越(越过)明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3.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复出现了两次。前一次表现了富者嘲讽的态度,后一次表现了富者的疑惑的态度。

B.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其结果告诉我们:凡事要立志,只有立下高远志向就能成功。

C. 文章之所以从天下事说起,是因为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

D. 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从南海返回,而富和尚却一事无成,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反衬了富和尚骄傲自满而一事无成的无能形象。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说明道理?请选两个角度写出两个观点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