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北魏初年,朝廷)经常发布“劝课农桑”的诏令,要求地方官督促百姓尽力农耕,为朝廷提供尽可能多的粮食及纺织品之类的物资,还把一批又一批的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强行迁徙到京城平城附近,“计口授田”,按照人口拨给无主荒田,由政府督促耕种,然后收取租税,供给京城朝廷百官及禁卫军队。

——郭建《千秋兴亡·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魏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姓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北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计口授田”的规定与材料四的“均田令”是何关系?

(5)概括指出北魏政权推行均田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高二历史连线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