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河上

汪曾祺

在乡下住了这些日子,什么都惯了。起先有些不便住,原谅说这是乡下,将就着过去,住了些时,连这些不便都觉不到了,对于乡下的爱慕则未消减一分,而且变得更固执,他不断在掘发一些更美丽的。。

清晨真好,小小的风吹进鲜嫩的叶子里,在里面休息一下,又吹了出来,拂到人脸上,那么顽皮的,要想绷起脸,那简直是不可能。

“山外青山楼外楼。”他笑了,不知是为了这声音,还是因为这声音所唱出的歌,还是低着头也照样用假嗓子接唱下句:“情郎哥哥住在村后头。

“早啊,少爷。昨晚上在秧池里又弄到两尾鲫鱼,过会儿跟你送来吧?”

“今儿我上城去一趟,你养在水缸里吧,晚上我自己来拿,你要点什么我给带来,怎么样,还是酒我知道!”

“不敢领,不敢领,谢谢了。

他回头看看,老头子笑着转了河湾,还拾起一块石头往河里一丢,又嘬起嘴吹起嘹亮的哨子,逗那歇在柳梢上逞能的画眉。

要不是医生说我神经衰弱我怎么会来这里疗养呢,这一住真不知到什么时候才回去,我现在才知道乡下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他们的家。可是他们还一直叫我城里人!

“蛇,蛇,蛇,一条大土谷蛇!”

他猛地赫了一跳,但很快的辨出这是谁的声音,便不怕了。

“你才是蛇,蛇会变个好看的女人迷人,三儿。”

三儿不理他,跳蹦着回家去了。

迎出来的是王大妈。

“早,少爷,我们马上就要下田了。早饭这就好了,吃了跟我们一块车水去。”

“王大妈我今儿要上城去一趟呢。问你借样东西,你把那条双舞剑借给我!”

“不借,不借,船是妈的,妈是我的,我不借!”

“妈,我先下田去了。”

“下田干嘛要换身新衣裳,嗨。”

王大妈到屋后浅湾头找船,船不在了,岸上有新渍的水。

转过村头,三儿一个人,把船摇在河中央,自由自在一身轻。

“我要到越娃沟去采野蔷薇去,不等到船上装不下时不回来!”

“三儿,再不划回来妈要生气了。’

岸上人互相笑笑。

他一直由岸上赶着,赶到快到越娃沟,才找个地方跳上了船。河滩上的绿草长得齐齐的,野花的香气飘过来飘过去,脚踏下去惊起的几只蚂炸,格格地飞了,露出绿翅里红的颜色

三儿,你说我这回上城干什么,我几乎有点厌恶城里,既然?”

“我哪知道?”

“你知道。”

“你,哼,你是去看有没有信,那个人的!”

“谁的?”

“谁!谁!谁!那个挂在你桌子前面的那个大照片的人的!”

“随你说罢!”

三儿看见他平板的脸像腌过一般,忍不住笑了。

两岸的柳树交拱着,在稀疏的地方漏出蓝天,都一桨一桨落到船后去了。城楼的影子展开了,青色。平凡又微丑的。

“三儿,到我家,我搯许多花给你。现在能开的花我家的园里都有。”

“我不要,你家那条大黄狗也看不起乡下人。我不去。小姐们会说我要是换上旗袍多好,我不愿而且你家里知道你成天跟我们乡下女孩儿玩,一定要骂你,他们会马上要你搬回去。啊,到码头了,你到前面去插上船椿。我的脸红不红?”

“不,不要插上船樁,划回去,我不要回家了。”

“唔?”

“你等等,我跳上去买一点吃的来。

“唔?”

码头上有各色的颜面与计谋,有各种声音与手势,城里的阴沟汇集起来,成了不小的数股流入河里。一会儿是屠宰户的灰红色,一会是染布坊的紫色,还有许多夹杂物,这么源远深长的流着使其出口处不断堆积起白色的泡沫。三儿看着想这些污水会渐渐带到乡下去的,是的会带去……

“这是甜瓜,这不是你喜欢的牛角酥么,你驶船,我替你剥去瓜子,剥了瓜皮。三儿,你看月亮已经上来。浮萍上有萤火虫在住家了。”

“三儿,我将永远不回城里。”

“永远住在乡下,妈会煮了新剥的茆豆等我们,还有茄子,还有虾,还有豆油炒鸡蛋哈哈。”

拴上船,三儿奔向妈的怀里。

“李老爹来过一趟,送来两条鲫鱼,我给你们清炖了。”

“哦,酒忘了了!”

(选自《中央日报·文艺》1941年7月第71期,有删改)

1.小说中的城里少爷对乡下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3.城乡对照是汪曾祺小说的叙事模式,请概括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河上”为题的作用。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