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与其历史变迁。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为何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著《清史简编》

材料四: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原因。

(4)你觉得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高一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