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鄣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立政第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力未于国者   见:表现

B.正道弃       捐:舍弃

C.而赋敛       轻:减轻

D.沟渎不于隘    遂:通,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所慎四         先破秦入咸阳王之

B.德不当位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C.大臣和同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不及

D.正道捐弃邪事日长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A.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B.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C.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D.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治理在于用人,品德不突出者不能获高薪,不能取信于民者不可以居高位。

B.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四个条件,不仅要靠城郭险阻来固守,还需要选贤举能、严明赏罚和重视农业生产。

C.国家之所以富足,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

D.“五事”主要讲述发展林业、水利、五谷、桑麻、六畜、瓜果、工艺制作的重要性。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4分)

(2)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3分)

(3)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