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在毛泽东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

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了。临行前,他风趣地对身边几位亲密战友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具有雄才大略,又有丰富语言技巧的毛泽东,在一句短短的话里,连续用了三个“进京赶考”的词句,可见进京赶考在他脑子里盘桓了多长时间,占有多大的份量。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进京,但是没有哪一次有这次意义重大。

站在身边的周恩来会意的点头笑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的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 摘编自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进京赶考”的背景和含义。

(2)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和外交发展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进京后的中共面临着怎样的“考题”?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