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中医药》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推出,将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中医药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针灸铜人始创于公元1026年,与正常成年人大小相似,造型逼真,结构精巧。铜人体表刻有经络和穴位,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铜人涂蜡穿衣,内注水银,即成为考试的模型,受试者如能准确地针刺穴位,则针入水出,稍有偏差,针就不能刺入。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学,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组织制定的针灸标准,铜人所承载的针灸治疗方法,国际认可度最高,也一直被视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名片。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建国后,从尼克松访华引发美国针灸热,到英国王室政要推崇针灸技能,再到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并欢迎针灸。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2016年,我国针灸疗效的临床研究登上美国《内科学年鉴》,获得了国际权威医学界的认可。目前,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这将促进中医药更大范围的传播。进入21世纪,以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而以一根针、一把草示人的传统中医药却解决了不少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仍以针灸为例,针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又如在耐药菌问题研究中,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而且能防止更广泛耐药性出现。更为关键的是,两千年前中国医学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愈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共识。

历史机遇来到眼前,中国更加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言,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取材于王君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医是人们熟悉的,它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重任,挽危急于顷刻,救含灵于病痛。中医又是陌生的,阴阳五行、风寒暑湿、把脉诊病……这些有关中医的一切,犹如从故纸堆里钻出来的老学究。中医却又是“神奇”的,翻开报纸、杂志,时不时就会看到有关中医治愈疑难杂症的报道。很多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疾病,在中医那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留给大家的是惊讶和疑惑。如此一来,中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成了高深莫测的“玄乎”医学。病治好了,便觉得中医神奇;治不好,就怨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蔽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人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依赖的是各器官的协调运转,各器官进行正常工作的条件是人体内环境状态的稳定平衡。因此,“治人”就是要治理人体这个内部环境,使其达到一种合适、稳定的状态。而中医常说的寒热燥湿,无非就是对人体内环境的一个评价。尝试把人看作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界,中医的道理就不再难懂。

用环境的视角看人体,我们会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比如说霉菌感染,在西医那里往往很棘手,而中医治疗很简单——祛湿。如果想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想想“黄梅天”东西发霉的原因。奥妙就在于内环境的潮湿是霉菌感染的症结所在,如果不改变这个潮湿的内环境,霉菌无法清除;而当内环境变干燥时,霉菌自然也无法生存、繁殖了。中医治病的道理是整体治理内环境,而不是直接去杀霉菌,因此它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

再往细处看,同样是潮湿,闷热的潮湿和阴冷的潮湿又有不同。闷热的潮湿,来一阵凉风,下一场大雨,才会让人觉得清爽;阴冷的潮湿,需要借助太阳的热力,才能驱散阴霾。于是,中医又有清热利湿与温阳燥湿两种治疗“内湿”(内环境潮湿)的方法,分别治疗“湿热证”(内环境的闷热潮湿)与“寒湿证”(内环境的阴冷潮湿)。这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理解了中医治病的道理,再来看我们已经习惯的“病”的概念。这“病”实质上是人体内环境改变之后,各器官协调运转障碍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比如,内环境过寒,体内各种细胞的功能活动都会低下,这和冬季动植物活力都降低一样,人会表现出心悸心慌、疲劳乏力、畏寒怕冷、饮食减退、小便无力或频数、眩晕等症状。这些表象在西医那里分别可以诊断为冠心病、胃炎、前列腺炎、脑供血不足等等,然后分科分类予以治疗,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换了中医,治法就很简单,整体给出一个“温热”的药方,把内环境的寒清除了,所有的不适自然也就消失了。

中医治“人”的特点,决定中医没有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病”的。中医所有的方剂,只为人体的健康——把人体的内环境调整到一个合适与稳定的状态。

(取材于唐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当代医疗体系的主流是现代西医,一百多年来西医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却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因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疾病发生变化。这让西医碰到了自己病理学的死角,原来威力强大的抗生素、激素随着临床应用出现的副作用而黯然失色。而“终生服药,不可逆转”似乎彻底剥夺了患者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慢性病成为当代疾病主流。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代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对医学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医学发展战略应转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过去几千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系统理论,并积累形成了多样治疗手段。中医突出“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中医药显示出诸多独特价值,但目前重要的是携手西医,在合作中扬长避短,以共寻发展。中西医结合不能再停留在中西药结合的层面,更不能再纠缠于“姓中姓西”的对立态势。屠呦呦从古医书中找到灵感,提炼出抗疟疾的青蒿素,已经为人们树立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方法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典范。中医理论有特色,治疗方法多样,将中医理论、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效地结合,中医就更能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当代医学中突显其独特价值。

(取材于田雅婷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针灸铜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精巧的人体解剖模型   B. 是针灸教学实践的教具

C. 是针灸考试评价的工具   D. 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名片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医治病道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医治“人”是以人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为目标

B. 中医讲的寒热燥湿,是说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

C. 中医的“辩证”是辨析人体内环境改变的症状

D. 中医用整体观开药方,治疗人们所理解的“病”

E. 中医是神奇的,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有利因素。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