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秦王拜斯为客卿。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B.博士,既是从战国开始一直沿用的古代学官名,又指通晓古今、能言善变之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如军屯吏则称军屯仆射,永巷宫人则称永巷仆射。

D.夷三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也叫做“诛三族”,即族诛,犯重罪者的所有亲属都将被诛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李斯年轻时不过是郡中一小吏而已。厕所中的老鼠与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境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日渐显达的人生之路。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大肆宣扬私学之弊端,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D.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他自比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认为智不及此三人的自己因忠而死于比桀、纣、夫差还无道的秦二世,是应当的。其言语中充满了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