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的工业西迁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基本结束,历时3年。内迁的厂矿共448家,迁入四川254家,占54%;迁入湖南的121家,占29.2%,迁入广西的23家,占5.1%。湖南、广西两地的民营工厂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湘桂大溃退,绝大部分又迁入了四川,至此,抗战时期的工业绝大部分迁入四川。

——凤凰资讯2015年

材料二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工业西迁和建国后三线建设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高一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