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材料四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六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七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八(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问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和材料二“天下为家”各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材料四反映的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五、材料六、材料七概括此制的特点。

(4)材料八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