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袅袅炊烟故乡魂

①傍晚,当车子行驶到故乡村口的高坡时,只见整个村庄的上空,缕缕炊烟,正袅袅娜娜地升起。仿佛西施浣纱时,信手放飞的一缕缕轻纱,在或蓝或红的屋瓦上,在渐浓的暮色里,盘旋、萦绕、写意、舞蹈……

②台湾庄奴的那首《又见炊烟》的旋律,立即在心海里缭绕:“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炊烟,是村庄的蔓状植物,极葳蕤的。根须,深深扎在故乡这片肥沃的泥土里。

③看到炊烟,心中便涌起一种极踏实的暖。炊烟下的老屋里,有我勤劳朴实的母亲在。母亲在,炊烟在;炊烟在,故乡在;故乡在,根就在。在炊烟的岁月守望里,儿女的心,无论漂泊多远,都会归来。

④眼前的一切,似一只清远的笛,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遥想起那些炊烟中飘散的过往,和那快乐的童年。

⑤清晨,当第一缕熹微的曙色染上树梢时,家家户户的炊烟,便笼罩了村庄的上空,如乳白色的雾。不一会儿。钣菜的香,便四溢开来。乡亲早早地吃了饭,扛着农具、赶着牛羊,迎着朝阳,走向希望的田野,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⑥正午的阳光里,田里劳动的乡亲,看到村里升起了炊烟,知道午饭时间到了,于是擦擦汗水,收工回家。那轻轻淡淡的炊烟,就是最准时的钟。

⑦傍晚的炊烟,最具诗情与画意,也最能诠释“人间烟火”这四个字。霞光满天,或薄暮冥冥。鸟儿唧唧喳喳,衔着橘霞归巢;晚归的乡亲,挽着裤角,荷锄披晖,扛着一天回家了;鬓插野花的村姑们,轻唱着心歌,抖落了一天的疲劳,飘进了村口,在铺满霞光的小河边洗手、净脸;路过的小伙子,瞬时被绊住了脚步,呆呆地注视着这夕阳下的美丽剪影;牛羊驮着夕阳,“咩咩”“哞哞”地叫着,争先恐后地涌进巷口……接着,各家各户的碗筷声,声声入耳;有收音机的人家里,传出了刘兰芳那绘声绘色、扣人心弦的《杨家将》……

⑧雨天的清晨,炊烟从瓦面的烟囱,缓慢升起,一缕缕青烟氤氲在瓦缝里,然后随风携雨,融入迷朦的雨雾里。

⑨炊烟,维系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每逢村里放露天电影时,我们总是兴奋得像一群出笼的小鸟。放学了,一出校门口,便能远远望见别人家或自家屋顶上的炊烟,如极柔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那炊烟,混了柴草香饭菜香,再远,也能灿亮了我们的眼睛和心田,芬芳着我们的味蕾。《洪湖赤卫队》《小兵张嘎》等电影,伴随着故乡的炊烟,永远储存在了记忆里。

⑩炊烟,是一声声深情的呼唤,是一缕缕饭菜的香甜。饭熟了,在夕光薄岚里,母亲默默地守望着。或喊一声我们的乳名:“回家吃饭了……”母亲那特有的音韵,分外的温柔。我们便停止了各种童年时的游戏,一路蹦跳着、雀跃着,踏着暮色回家。因为桌子上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溢着诱人的香。

(11)多年后,在一所师范偌大的图书馆里,当读到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那首《呼喊》,倍感心动亲切,心灵深处的那缕炊烟,立即被激活。“就像小时候/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一直玩到天黑/太阳下山,汗已吹冷/总似乎听见,远远/母亲呼喊我/吃完饭的声音”。

⑫故乡的炊烟,清晨,钓起一轮红日;黄昏,托来一弯明月。这千百年来乡村特有的标志性风景,是一首无字有情的歌,是一把无声有弦的琴。歌唱着悠悠的岁月,弹奏着朴实的温暖。她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激励着我们在生命之旅上默默前行。

(13)袅袅炊烟,因家而生,因爱而暖;是乡村的灵魂,是人生的拂尘,是母亲和故乡的象征。它像一根青色的丝带,一头飘摇在故乡的上空,一头系在走出了故乡的儿女的心上,生根成树,永远……

1.文中第(3)段画线句子中各分句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2.文中有这句话:“清晨,当第一缕熹微的曙色染上树梢时,家家户户的炊烟,便笼罩了村庄的上空,如乳白色的雾。”其中“染”“笼罩”两词用得很好,试赏析其好在哪里。

3.文章第(10)段引用余光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如何理解“这千百年来乡村特有的标志性风景,是一首无字有情的歌,是一把无声有弦的琴”这句话的含义。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