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字词。

死于槽枥之间       

之不以其道         

⑶食之不能尽其       

⑷卒然之而不惊        

2.选出与“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执策而临

B.必有过人

C.无丝竹乱耳

D.孔子云:何陋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乙文中,作者认为“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苏轼认为真正的豪杰之士是能忍的。如果你是苏轼,有一天见到了几百年前的郁郁不得志的韩愈,请你劝说韩愈,劝说他放开心胸吧。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