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高一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