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空中骑士

【美国】安布罗斯·比尔斯

月桂丛中沉睡的这个哨兵是一个名叫卡特·德路斯的弗吉尼亚州青年。他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的家离他现在躺着的地方不过几英里路远。

一天,他安静而严肃地说道:“爸爸,联邦军的一个团开到了格拉夫顿。我要去参军。”

父亲抬起了狮子般的头,默默地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接着答道:“请便,先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弗吉尼亚没有你这个叛徒照样能打败北方佬。如果我们都能活到战争结束,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是非。”

德路斯就这样离开了童年的故乡当兵去了。凭着忠诚和大胆,他很快就赢得了同伴们和长官的赏识。今天被选派到最前沿的岗哨执行这一危险任务,然而,疲倦比决心更强,他竟然睡着了。

他最初感到的是一种浓厚的艺术上的乐趣。就在那巨大无比的垫座——峭壁上,在那块高于一切的岩石的外沿,出现了一个庄严而惹人注目的骑士塑像。它一动也不动,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轮廓分明。一个人的形体骑在马的形体上,直挺挺地,十分威武,但又具有大理石雕塑的希腊神像那种使人忘怀了一切活动的恬静。骑士那灰色的服装与缥缈的景物和谐一致,他的右手满把握着枪,使它固定不动。马的侧面带有浮雕似的鲜明棱角,在天空的背景上投下黑色的剪影。骑士的脸稍稍偏向左侧,只露出额头和胡须的轮廓,此刻他正在俯瞰峡谷的凹底。刹那间,德路斯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若明若暗的感觉,他仿佛是一觉睡到了战争的结束,仰望着一件高贵的艺术品。这种感觉立刻被人和马的轻微动作所驱散,他这时完全清醒,强烈地意识到情况严重。

他把枪管从灌木丛中向前推出,枪托抵着面颊,从瞄准器中间望出去,对准了骑马人胸部的要害部位。偏偏在这一瞬间,骑马人转过头来,朝着这个隐蔽的敌人的方向看,似乎是在端详他的面孔,他的眼睛,还有他那颗勇敢而富于同情的心。

德路斯变得面如死灰,四肢发抖,浑身虚弱。他的手从枪上坠下,头慢慢地耷拉下来。

顷刻间,他的脸又从地面上抬起来,双手恢复了原来握枪的部位,食指凑近扳机。他没有俘获敌人的希望,开枪警告只会使敌人带着致命的消息奔回营地。但也许这人什么也没有发现,也许他只是在欣赏这壮丽的景色。放他一条生路,他也许会转身沿着来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策马而去。

德路斯把目光从谷底折回,再一次凝视天空中人和马的组合,仍然是通过枪上的瞄准器望出去。但是这一次他瞄准的是马。他的记忆中萦回着父亲临别前的话,仿佛那是什么神明的嘱咐似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现在他十分镇静,咬紧牙关但又不太僵硬,他的神情像睡梦中的婴儿一样安详,浑身肌肉不打一下哆嗦,呼吸均匀而缓慢,精神对肉体传了话:“安静,别慌张。”

他开了枪。

一个男人骑在马上,腾空而起向山谷飞去,……骑手端坐马上,挺拔、威武。他手握缰绳,以减缓军马向下冲的速度,他的头发如翎子一般飘然而起。军马飘扬的鬃毛遮住了他的双手。马的身躯平稳,像是在平地飞奔一般。然而,刹那间,马儿四蹄腾空,冲了下去。不,是飞翔而下!

德路斯开枪以后,重新装上弹药,继续守望。不到十分钟,联邦军的一个军士小心地匍匐行进,爬到他身边。

“你开的枪?”军士低声说。

“是我。”

“对着什么?”

“一匹马。它刚才就立在那边岩石上,离这儿很有点路呢。你瞧,那匹马现在不见了。它掉下了悬崖。”

说话人脸色苍白,但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感情流露。答过了话,他转过脸去,再不往下说了。军士没有听懂。

“听着,德路斯,”他沉默了片刻,说道,“别把事情搞得神神秘秘的。我命令你报告。马背上有人吗?”

“有。”

“谁?”

“我父亲。”

军士站起来,走开了。“我的老天啊!”他说道。

1.下面对作品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情节很简单,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父子在战场不期而遇和互相残杀,儿子记取父亲的教诲,开枪射杀父亲的马,致使父亲坠崖而死。

B.父亲有坚定的信念,虽不赞同儿子的立场,却不忘长者的责任,临行时赠给儿子做人的原则,但作为军人却是失败的,他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上。

C.作品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如德路斯准备向父亲射击时的犹豫不决,不仅加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而且使作品在情节上悬念迭起,更加真实感人。

D.德路斯射中父亲的坐骑后,又将枪膛的子弹填满,并继续认真观察敌情,没有丝毫的哀伤之情,表现了他刚毅和冷酷的性格。

E.作品最后德路斯和军士的对话,既点出了故事的结局,又描绘了德路斯的无奈、痛苦和绝望的心情,让人对他既充满敬佩又带有同情。

2.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作品是怎样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4.你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试作探究。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