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下列句中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以光禄卿来襄阳       守:驻守

B.所至有             声:官声、政名

C.襄人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安:感到安乐

D.而其遗迹           袭:继承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岂非其人哉 /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B.乃来以记属余 / 李氏子蟠 ,……不拘于时,学余(《师说》) 

C.因亭之旧,广新之 /吾尝跂望矣(《劝学》)

D.与夫草木云烟杳霭 /且夫水极也不厚(《逍遥游》)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4分)

(2)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4分)

4.请依据“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简要概括作者友人史中辉的“为人与其志”的特点。(4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