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转折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事实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满了选择与转折。

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在北平时,已深受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当数《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在《家》这部著作中,觉慧毅然决然离开家,寻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就像是觉慧的真实写照。

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

成思危先是进入叶剑英兼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还曾在解放前一直生活在水上、处境悲惨的民船业中工作了一年,上了“最好的社会大学”。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成思危的人生写满了自强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放弃化工,当年在朋友们看来,成思危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成思危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1981年,46岁的成思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由于是从化工专业转学管理,最初,别人一小时能读四五十页书,成思危则只能在字典的帮助下读2-3页书,难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成思危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赢得了奖学金。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8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和一个A+。“我那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夸我:没想到你近50岁的人了,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成思危记得,12岁生日时,他拿着刚买的纪念册,去找父亲写几句祝福的话,父亲不假思索地写了4个字:自强不息。成思危感慨地说,他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给他写的这四个字。若干年后,成思危在女儿12岁生日的时候,也将“自强不息”这4个字,写在女儿的笔记本上作为赠语。

成思危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在经济领域著述颇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的声音。但时间证明,他说的那些可能有些人并不爱听的话是真话、实话。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此前,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到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①成思危经典语录:

“我毕生的抱负就是能为富国强民做点事。”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

“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②成思危是早期在美国获得MBA学位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有“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之称。1998年3月,他领导的民建提出了著名的政协一号提案,倡议在中国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以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之后,风险投资便在中国迅猛发展。

③成思危已年逾古稀,依然对中国金融界有很多见解,当记者要他谈谈中国的股市话题。他坦言“股市要改革,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坏孩子’(即上市融资的资产不良公司)赶出去。”

(摘编自新浪财经《成思危专访手记:股市要赶走坏孩子》)

1.下列关于成思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成思危有一腔爱国之心。他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解放后毅然回国。

B. 成思危为人正直、敢于说话。他发表的有关风险投资的言论曾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他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C. 成思危韧劲十足,凡是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他放弃化工专业转学管理,别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明智,他最终学有所成。

D. 成思危有理想、有抱负。文中他在三次人生转折面前的选择,充分展现其有着远大的理想,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成思危抛弃了在香港优越的家庭生活回到广州,这是他做出的人生第一个选择,与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

B. 成思危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祖国,就像巴金的小说《家》中的觉慧一样,进而思想的影响使他充满激情却也不能理智。

C. 临近退休年龄的成思危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因为他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他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

D. 成思危一生自强不息,主要体现在他“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在女儿12岁生日的时候他把父亲给他写过的“自强不息”又写给女儿。

E. 文章围绕成思危的一生,选取他人生中三次重要选择,赞扬了他崇高的人格精神,主题鲜明突出,所选的事例也非常典型。

3.成思危的三次重要选择其目的是什么?请就他其中的一次选择,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