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课内古诗理【解析】
(各2分,共8分)

1.对杜甫《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别称,“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多次;“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度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对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

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

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

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

3.下列对陆游的《书愤》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如山”比喻贴切,表现了诗人年轻时渴望收复失地的豪气。

B.颔联的意象组合未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显得大气磅礴。

C.尾联运用比喻手法表明心志,含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之意。

D.此诗为七律名篇,以“愤”为抒情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4.下列对屈原的《湘夫人》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B.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采摘香花预备送给恋人时高兴心情作了铺垫。

C.这首诗歌表达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D.诗中每句都有语气词“兮”,“兮”是《楚辞》中使用最多、最具特色的一个虚词,其主要作用是调整音节,使音律协畅但在很多场合也兼起其他虚词“于”“之”“而”的作用。

高二语文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