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桐城文录①序

【清】方宗城

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徵、宋李伯时兄弟,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不可胜书。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②,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盖自方望溪侍郎、刘海峰学博、姚惜抱郎中三先生相继挺出,论者以为侍郎以学胜,学博以才胜,郎中以识胜,如太华三峰,矗立云表。虽造就面目各自不同,而皆足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与明归熙甫相仲伯。乌呼!盛哉!然余又尝总观桐城先辈文,三先生外,其前后及同时者,无虑五六十家。虽不足尽登作者之堂,而其各有所得,堪以名家者复数人。其余或长经术,或优政事,或论学论文,记忠记孝,亦足以广见闻,备掌故。

曩者,康熙间何存斋、李介须辑《龙眠古文》数十卷,大抵多明人之文也。咸丰壬子春,余与友人戴存庄论吾桐之文,以我朝为盛。然物胜则必反其本,然后可以久而不敝。天地之气运,流行不能自己,畜久则必盛,盛久则必靡,亦理之势然也。去其靡以救其弊,岂非乡后进者之责与?因相与取诸先辈文,精选得数卷,大约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者为主,而皆必归于雅驯。其空文无理论,或虽有事理则文鄙倍者,不录。按时代以分卷次,其大家或数卷至十余卷,其足名一家者,或数卷至一卷,而杂家则数人一卷以附之。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而况当兵火之后,文字残缺,学术荒陋,使听其日就澌灭③,而不集其成,删其谬,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

昔者,孔子编《诗》而附《鲁颂》,删《书》而附《费誓》,因《鲁史》以作《春秋》,其惓惓于宗国文献如此,是亦学者所当法也。今纂初成,将有山左之行,因以稿本归敬孚④而属其益加搜访校订以成之,爰⑤书其义例于左云。

【注】【1】《桐城文录》:作者与有人合编的一部桐城派文选。②雅驯:讲究文采修辞。 ③澌(sī)灭:毁灭净尽。④敬孚:萧穆,字敬孚。⑤爰( yuán):于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彪炳史志者,不可胜书   胜:尽

B. 大都尚经济,矜气节     矜:崇尚

C. 与明归熙甫相仲伯      仲伯:难分上下

D. 然后可以久而不敝      敝:疲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而于文则未尽雅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因相与取诸先辈文         因宾客只蔺相如们谢罪

D. 而不集其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

B.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

C.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者矣

D.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桐城文风虽自唐代开始兴起,但因为那时的文章不讲究文采修辞,所以到了清代,文风才真正鼎盛,桐城三位名家确立了桐城派在文坛上的地位。

B. 桐城散文作家,除三位名家外,在他们之前之后,以及同时代还有几十人,他们各有各的长处,有的擅长经术或政事,有的擅长论述学问、记载忠孝。

C. 作者认为,整理乡邦文献是后辈人的职责所在,选文原则,大约已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的为主,同时兼顾文采修辞。

D. 作者认为乡邦文献相当重要,据孔子编辑《诗》而复《鲁颂》、删定《书》而附上《费誓》等例子作为事实证据予以说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

(2)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

(3)其惓惓于宗国文献如此,是亦学者所当法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