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②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侯也,计者事之机也,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不如驽马之安步;’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洋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③汉十一年,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④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下列成语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项为:( )(2分)

A.漂母之恩

B.胯下之辱

C.破釜沉舟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从文本第①段中可看出,导致韩信被杀的主要原因是?(2分)
3.文本①——④段中划线句理解错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你暂且休息去吧,我会想念你的。”

B.能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正确谋画,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C.我后悔没有运用蒯通的计谋。

D.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

4.从文本的第①、②段中,简析韩信的性格特点。(3分)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太史公曰”这一段文字的三点内容。(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