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3分)

材料二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三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根据材料二、三,评价王安石的免役法。(5分)

材料四  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犹出于所学,章子厚(惇)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

——(南宋)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一

材料五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王安石)。

—— 梁启超《王安石传》

(3)材料四、五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梁启超为何这样评价王安石变法?(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