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政治方针的变化和知识群体的参政,才导致了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的出现,由此,“进贤”、“贡士”成了汉代察举的典型形态,“科目”取士之法也因之获得了制度化的形式。

——引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科举制度中,如唐宪宗时规定“迹涉流狂,兼亏礼教……不得中选”,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文化考试要经过层层选拔、淘汰、极为严格。历代对考生健康也有要求,如唐代考中后,要由吏部组织再“试身”,即考察外貌和健康状况;宋代规定“其有残疾、笃疾并不得予解”,元代规定“患废疾”者不得应试。

——引自《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注,指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引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出现的原因,(3分)并指出其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历史影响。(6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