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其志。无怀氏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造饮      饮少醉         B.便欣忘食    望之蔚而深秀者

C.无怀氏民欤    山僧智仙也       D.以其志     山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柳先生和醉翁饮酒的用意是一样的,以自娱自乐的方式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甲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乙文的醉翁就是作者滁州太守欧阳修本人。

C.甲文中的“先生”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乙文中的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D.甲文通过对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而乙文则通过对山峰、流水、醉翁亭的描绘刻画了滁州的山间美景。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