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轮战》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亲戚畔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B.又何非不深也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大之

D.天时不如地利衣食所安

2.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国不以山溪之险(              )

牺牲玉帛,弗敢也(           )

寡助之至,亲戚之(             )

小惠未,民弗从也(           )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两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共同点是什么?分别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前提条件?(4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