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结论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