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3分)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3分)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