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4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6分)简要说明该段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6分)

(4)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3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