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