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   遗:赠送

B.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   传:传授

C.彼重欲无,天下必惧     厌:满足

D.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     释:放弃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   ②相如持璧却立

B.①温人周,周不纳客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岂有为人之臣又为之客哉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D.①至其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   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B.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

C.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